当前位置:首页>资讯
【环球新视野】【全国科普行动日】亚洲象观测员的Vlog之野象来了
2023-06-30 10:36:24
来源:新华网客户端

“附近有野象活动,请各观测点位注意。”

“7号象道、7号象道,8号象道公路上方发现野象活动。”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“野象可能一会要过公路,你赶快来支援!”

……

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野象谷,有这样一个特别的群体,他们需要在第一时间掌握野象出没的信息,守护人象安全,他们便是分布在各个象道的观测员。这些观测员是如何做到精准预警野象出没的?在常年与野象打交道的过程中,西双版纳野象谷亚洲象观测保护小组副组长李富明有了一套“秘籍”。

西双版纳野象谷观测员李富明(左一)和他的同事们(资料图)。新华网发(西双版纳野象谷 供图)

“人防+技防” 发挥经验与科技的力量

在西双版纳野象谷附近的象道及景区内的栈道上,随处可见西双版纳野象谷亚洲象观测保护小组的成员,他们要在野象随时可能出现的地方进行观测,保障人象安全。

航拍视角下,李富明行走在象道上(资料图)。新华网 刘云 摄

“我们还是沿用比较原始的观测技巧——听声音。”要问李富明精准预警野象的技巧是啥,那便是多年与野象打交道积累下来的经验。在森林茂密的野象谷,如果野象在数百米外,凭借肉眼很难直接看见,如果练就了“听声音”的本领,那观测员可以在距离野象500米或者更远的地方就能听到响动,并预判野象的到来。

李富明在监测点值守(资料图)。新华网 刘云 摄

除了听,看也是非常重要的技巧。李富明介绍,观测员还练就了通过踩踏痕迹、粪便等来判断野象的活动情况。当然,除了肉眼看,还要靠红外相机或者一些监控设备来监测野象活动,观测员们也会通过亚洲象预警APP来掌握野象动向,从而精确预警。所以对于观测员们来说,要精准判断野象出没的情况,需要“人防+技防”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,一边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撑,一边也需要丰富的经验以及对野象习性的了解。

李富明在检修红外相机(资料图)。新华网 刘云 摄

监测到野象的动向后,观测员需要将信息传递至各个点位的人员,提醒大家提高警惕;野象要过公路时,观测员便需要到公路两边预警,阻断交通,给野象一个安全的环境过公路。

野生亚洲象群通过西双版纳野象谷213国道(资料图)。新华网发(西双版纳野象谷 供图)

从未知到“一眼知野象”

李富明刚进入这个行业时,野象数量并不多,能见到野象的机会很少,对它们的认知几乎为零。从业十余年来,他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做到熟练地分辨野象家族、独象以及它们的活动动向。

李富明行走在象道上(资料图)。新华网 刘云 摄

2005年,西双版纳野象谷的游客逐渐多了起来,亚洲象观测保护小组正式成立,李富明和其他3名同事开始去野外观测环境、地形以及野象留下的痕迹,开始一点点了解亚洲象的习性和相关安全防范知识。期间,李富明多次遇险,也正是这一次次与野象的近距离接触,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

李富明在象道上观察野象活动痕迹(资料图)。新华网 刘云 摄

野象如果掉队了互相怎么联系?它们为什么要吃盐?它们的年龄结构是怎样的?身高如何测量……关于大象的点点滴滴,李富明他们通过不断观察,再结合相关资料,才有了如今守护人象安全的进步。当然,关于大象,还有太多未知的领域,“比如在野外如何生小象,我到现在还没见过。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,未来能够对亚洲象有更多的了解。”李富明说。

野生亚洲象在水中嬉戏(资料图)。新华网 柴静 摄

老朋友,你们还好吗

随着对野象了解的增多,李富明对亚洲象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愈发热爱。在与野象打交道的十余年中,李富明认为它们就如同自己的老朋友一般,会因重逢而激动,会为它们添新丁而开心,也会因为看到它们健康成长而欣慰。

象王“大排牙”出现在野象谷(资料图)。新华网发(西双版纳野象谷 供图)

在李富明的印象中,有一头神秘的独象并不像其他公象一样会定期来到野象谷,所以见不到它时,李富明会担心它的状况。而每次见到它,李富明都非常开心,就像见到了许久未见的老友。“第一次见到它是在秋天,所以我们给它取名‘秋识’。”李富明说,相较“大排牙”“竹笋牙”等名字,“秋识”的名字更为文艺。而作为观测员,他对每一头象都有着极深的感情。

野象家族在水中取食、玩耍(资料图)。新华网发(西双版纳野象谷 供图)

“我们在工作中也参与救助过很多受伤的野象,也看到过无法存活的小象,每次遇到这种情况,心里都很难受。”李富明说,也正是因为对野象越来越多的了解,让他更想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下去。同时他也意识到,如果仅仅靠人的感官去监测野象的活动,依然会存在很多盲区,所以要更多地与科技相结合,才能更好地守护人象和谐。(康静 柴静 刘云)

关键词:

相关文章